-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后浪舆情分析及其对网络治理工作启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20 年5 月,由哔哩哔哩弹幕网(B 站)联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新京报、澎湃新闻、观察者网发布青年宣言片《后浪》。视频中,著名演员何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2020 年5 月,由哔哩哔哩弹幕网(B 站)联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新京报、澎湃新闻、观察者网发布青年宣言片《后浪》。视频中,著名演员何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鼓励、肯定和赞美,并以电竞选手、UP 主等代表了当代青年形象,在网络上迅速引发刷屏。当日晚间,《后浪》视频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随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后浪》视频,并开设话题 “献给年轻一代的演讲”,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综合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贴吧等主要网上平台爬虫数据显示(图1),5 月3 日至31 日,有关《后浪》视频及话题的网上报道和讨论量达50 余万条。其中,舆情热度在5 月4 日至9 日达到最高峰,相关数据为近16.4 万条,占比32.8% ;5 月18 日至22 日,伴随2020 年全国两会的召开,话题热度达到第二波高峰,相关数据为近7.6 万条,占比15.2% ;5 月25 日至29 日,B 站股价超过爱奇艺等事件再次提升话题热度,相关数据为6.2 万余条,占比12.4%。
“后浪” 舆情发展趋势
《后浪》视频最初在B 站推出时,网上评论普遍积极正面,网民在弹幕、评论区争相点赞。经官方媒体宣传后,有关 “后浪” 话题热度迅速攀升,传播范围急剧扩大,网上正面评论居多;此后伴随话题发酵,网上负面舆论呈逐步增多态势;直至舆情发展后期,负面话题依旧保持较高比例,甚至出现恶意关联炒作言论,舆论场持续分化割裂。
视频在B 站发布初期,舆论普遍点赞,称 “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后浪》点赞当代年轻人的专业态度及自信、大气等优秀特质。采用B 站UP 主的视频内容剪辑而成,囊括了现代科技、电子竞技、全球旅行、VR 视觉、高空跳伞等新生代技术与活动。呈现形式新颖,语言内容有冲击力,演讲词 “热血沸腾”,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朝气蓬勃与阳光自信。视频播出后,B 站多数网民叫好点赞,弹幕评论均积极正面:“少年强则国强”“奔涌吧,后浪”“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图1 后浪舆情网上热度趋势图
官媒推送宣传后迅速走热,但负面声音同步增多,有网民认为视频中的“后浪”是“别人家的后浪”。《后浪》视频经官媒推送后,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知乎等互联网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发大量讨论,网民纷纷表示 “中国青年,表达自我,奋发图强,拥抱世界”“不惑于选择,爱我所爱,包容理解,向光而行”。但伴随着舆情的发酵,有关《后浪》的负面声音开始出现:
一是有网民质疑,“视频完全展示的是消费行为,回避了生产行为”。他们认为视频体现了“后浪”在科技进步、消费丰裕情况下的各种高消费与享乐主义,回避了生活实际,质疑 “这是别人家的后浪”“情绪向的嗨片,不是内容向的佳片”。二是有网民认为《后浪》对青年群体的展现并不完整,没有重点表现处于一线的广大青年奋斗者。认为视频里的 “车间工作”“医护人员”“快递小哥” 画面一闪而过,存在感较低,扶贫、基建、农业、航空航天、国防科工等具有新时代代表性的青年形象占比过低。有网民调侃 “希望精英后浪们能更有同理心”“真资产阶级瞧不上,真无产阶级觉得假”。
个别网络平台助推舆情泛化,舆论场出现撕裂。随着有关 “后浪” 舆情热度不断走高,舆论风向也发生一定程度反转,尤其在知乎等网络平台,绝大多数网民几乎都对《后浪》视频抱有质疑态度,甚至对其声讨,人身攻击演员何冰。个别网民称,“新生代的韭菜,有机韭浪”“后浪们是在房奴和孩奴间选择,还是在996 和失业间选择”。相关负面争议促使网上舆情泛化,舆论场出现撕裂。
舆情发酵原因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学生群体、就业压力等多重因素叠加,舆论场 “易燃易爆”。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与一定时期的群体社会心理有着密切关系,折射出网民对于社会安全、经济民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强烈反应和严重关切。此次 “后浪” 舆情的催化发酵正是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在经历了疫情前期的恐慌无措后,民众对于居家防疫逐渐适应,但情感依旧相对脆弱,“燃” 类视频较易激发民众情绪,易受舆论关注。二是学生群体占中国网民职业构成中的最大比重,广大青年学生因疫情防控无法返校而居家上网课,对网上热点话题跟评跟帖的意愿和时间随之增多。三是受全球和国内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增大,社会焦虑情绪不断酝酿。上述三点因素相互叠加共振,《后浪》视频一经推出,立即成为热点话题,并演化为网上舆论的情绪宣泄口。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qikandaodu/2021/0422/1739.html
上一篇:情感商品化背后的驱动因素与文化变迁
下一篇:低欲望心态的形成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