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当前乡村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与难题,总体概括为“四缺五弱”,即科学规划缺、制度体系缺、长效机制缺、创业人才缺,以及建设主体弱、资源支撑弱、产业基础弱、科技创新弱、公共
当前乡村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与难题,总体概括为“四缺五弱”,即科学规划缺、制度体系缺、长效机制缺、创业人才缺,以及建设主体弱、资源支撑弱、产业基础弱、科技创新弱、公共服务弱。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具体来说就是,在道路和方向上,乡村振兴要坚持国家指明的方向,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引导;在落地和实践中,乡村振兴要以村民、村集体为主体,要以推动乡村社会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利益保护和实现为优先考虑;在具体活化村庄振兴村庄过程中,要以市场化操作为导向,让市场的作用在乡村振兴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是引导、领导、指导者
乡村是“落后地区”,农民是“下里巴人”的代名词,农业是弱质性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主要发挥制导和引导的作用。所谓“制导”,首先是中央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所做的顶层设计,用以明确正确的乡村振兴方向。其次是各级政府根据顶层设计,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与工作计划等。
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7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即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七条之路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具体安排指出2020、2035、2050年三个阶段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对从各个方面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行部署。
各级地方政府的引导
各级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引导,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各地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引进外国法规等,加强试点,编制规划,加大投入。二是示范引导,通过向当地引进和宣传典型案例,如浙江的小镇、浙江富人治村等促进当地发展,注重新乡贤的作用。三是投入引导,各地地方引进社会资本;2018年江苏省:关于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参与乡村振兴意见的通知;山东鲁商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在济南启动。该基金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500亿元,在山东打造50个乡村振兴样板村。浙江南部的苍南县农商银行《乡村振兴基金》;社会上大企业,大老板也纷纷介入到乡村振兴的风口里来,希望为他未来的发展找到方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
农民、村集体与政府之间,有两种关系:一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二是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即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确保乡村按照国家要求,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之外,其他更多与乡村,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行政上的领导关系,是为了确保乡村的发展方向正确。但我们要知道,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的振兴,振兴的关键主体是农民。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兴起,还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都是农民自发发起的,农民并不是没有能力、没有目标的个体,党和政府应该给农民的自发发展预留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可以施展自己的主体才会和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企业是中坚力量
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出路在三产融合发展。产业融合程度既取决于产业链相关主体利益机制的建构,又取决于产业链中核心主体的企业的引领作用。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企业是中坚力量。比如,福娃集团、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服务站等都是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和中坚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社会要参与
2018年3月7日在“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高校与科研机构具有人才和科技的优势,应在乡村建立研发基地、科技平台, 为三农助力;具有乡村情怀的能人贤达是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力量,应予以积极鼓励和引导;返乡创业人员、新乡贤和志愿者要积极回归乡土,大展拳脚。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qikandaodu/2021/0519/1975.html
上一篇: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下一篇:注意力分配的社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