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政党及群众组织论文_国家与青年对“青年崇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一、“时势造青年”与“青年造时势”:青年的诞生与“青年崇拜” (一)近代化发展与青年意识的觉醒:中国青年的诞生 (二)社会角色期待与青年的自我角色设计:“青
文章目录
一、“时势造青年”与“青年造时势”:青年的诞生与“青年崇拜”
(一)近代化发展与青年意识的觉醒:中国青年的诞生
(二)社会角色期待与青年的自我角色设计:“青年崇拜”的出现
(三)高度政治化的角色设定:“青年崇拜”的实质
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青年崇拜”思想的延续和强化
三、改革开放以来年轻人层面“青年崇拜”思想的变化
(一)从注重国家、集体到注重个人:“青年崇拜”思想在青年群体中的转变(1979-1989年)
(二)世俗化与功利化:“青年崇拜”思想在青年群体中的消解(1990-至今)
四、国家与青年对“青年崇拜”思想态度的分流(1978-2021)
五、结语
文章摘要:在我国,"青年崇拜"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其实质是将年轻人在年龄、身体、思想等方面优势政治化。该思想的出现和流行是社会发展背景和当时青年人共谋建构的结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国家层面,通过节日庆祝、领导人讲话、官方媒体宣传等方式延续和强化"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崇拜式叙事逻辑;在青年层面,改革开放的前十年,青年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与国家的定位大体上趋向一致,认同并内化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角色期待,并且以学生运动的形式参与公共事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年人对民族振兴、社会主义建设等宏大叙事失去激情,转而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甚至在当下,国家努力建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青年角色定位被年轻人以网络段子和表情包解构掉。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青年对于群体崇拜式角色定位的认知出现了微妙变化,呈现出从趋同到分流的趋势。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D432.6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qikandaodu/2021/1010/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