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社会赋权理论介入涉案青少年的实践与反思 ——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摘要: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涉案青少年”往往被定义为“有问题”的一类社会群体,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及破坏力,正是这种“社会标签”将此类群体边缘化,无论是在家庭关系
摘要: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涉案青少年”往往被定义为“有问题”的一类社会群体,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及破坏力,正是这种“社会标签”将此类群体边缘化,无论是在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就学就业、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容易被歧视或区别化对待,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也反映了他们“无权”的特质。
本文以广州市“青年地带”项目为例,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工作服务理念,阐述社会赋权理论介入涉案青少年的社会再适应以及预防再犯罪的服务实践,为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提供更多的理论视角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社会赋权;涉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The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social empowerment theory intervening in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The \"Youth Zone\" project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n the traditional social concept, \"juvenile delinquency\" is often defined as a \"problematic\" social group, which has strong social harmfulness and destructive power. It is the \"social label\" that marginalizes such groups , whether in family relation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chooling and employment, social adaptation, etc., have caused a large negative impact on them. .It is easy to be discriminated or treated differently, and it becomes a \"vulnerable group\" in society, reflecting their \" powerlessness\" trait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Youth Zone” project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ocial work service perspective,uses the theory of social empowerment to intervene in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of the young people involved and the service practice of preventing re-crime, to provide social worker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social workers”) in the practice of youth social work Mor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Key Words:Social empowerment ;Juvenile delinquency ;Social Work
引言
广州市“青年地带”项目(以下简称“青年地带”)是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品牌项目,主要为全市6至25岁的重点青少年、涉案未成年人两大群体提供超前预防、临界预防和矫正预防社会服务,以达到有效降低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率以及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目标。
“青年地带”由2015年发展至今已建成了24个站点,实现了全市11个区的全覆盖,本文中所指的涉案青少年是指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根据2013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广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先后推动制定了《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实施规定(试行)》、《广州市合适成年人调度服务工作方案》、《广州市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工作手册》等文件,对涉罪未成年人综合运用心理测评和干预、亲职教育、社会调查、强制辩护、犯罪记录封存等特殊措施,有效开展帮教矫治工作;
加强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专业机构及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探索涉罪未成年人分级处理的保护处分制度。
“青年地带”作为广州市合适成年人队伍的中坚力量,亦在不断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合适成年人服务模式以及涉案青少年的帮扶教育服务,笔者通过担任某区青年地带项目的督导与社工一同参与相关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
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视角”或“缺乏视角”下的服务瓶颈
在笔者负责督导的“青年地带”项目中,社工接触的涉案青少年主要以外来青少年为主,初中或以下学历,与家人关系疏离,受朋辈影响大,犯罪类型多为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诈骗以及勒索等,社工介入此类群体主要有两个空间:
一是当事人在审讯期间,社工通过担任合适成年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争取恢复当事人的家庭或其他社会支持;
二是当事人被判予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社工在当事人考察期(考验期)阶段协助检察院进行帮扶教育工作。
社工在接触以及介入涉案青少年服务当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无法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或者在服务过程中由于案主的处境而感到“无力”,这种无力更多是基于案主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个人能力的现状困境。
从社工自助的理念出发, 单纯从受助的角度从事社会工作, 只会强化社区民众的依赖性, 弱化受助者的能力, 增强社工的无力感。
而完整的社工助人自助更 应该从自助能力建设的视角深刻地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张和清,2010)。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0/071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