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重要事件】青海省青

来源:青年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49年9月中共青海省委成立伊始,就把培养党的民族干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青年干部训练班的创办,就是解放初期青海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 1949年9月28日,省委《关

1949年9月中共青海省委成立伊始,就把培养党的民族干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青年干部训练班的创办,就是解放初期青海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

1949年9月28日,省委《关于当前工作的指示》指出,“用大力吸收各民族青年知识分子,办各种短期训练班”。此后,省委多次向西北局、中央汇报青海情况及成立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的请示。同年11月9日,省委《关于当前几个问题的决定》提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原是一常(长)期艰巨的任务,因为要想使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生根,广大少数民族人民获得真正的彻底解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省委除在西宁办一人民公学的(外),各族应尽可能的开办短期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并注意平时工作中有计划的去培养提高”。11月14日,毛泽东主席给彭德怀、西北局的电报指出:“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的地方的地委,都应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请你们注意这一点: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这份电报加速了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的创办进度。

1949年12月12日,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省委书记张仲良,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廖汉生,省政府副主席马朴、喜饶嘉措以及来自省垣各界的代表、青年干部训练班的师生100余人参加了开学典礼。张仲良、廖汉生分别代表省委和省军事管制委员会致辞。开学典礼的召开,标志着青海青年干部训练班的正式组建,这是青海历史上开天辟地第一次创办培养地方民族干部的学校。训练班由省委民族部部长周仁山担任班主任,著名藏学家吴均担任副班主任,省委宣传部宣传科长温志忠担任教育主任,谢高峰担任秘书。训练班第一批招收的155名学员,包括藏族、蒙古族、回族、土族和汉族等。训练班确定了以转变世界观、人生观为核心内容的培养方案,采取广泛的民主的自学辅导方法,开设了以政治课为主语文课为辅的教学课程。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培训,由于社会工作的急需,于1950年初,就有94人提前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其余61人和第二批招收的学员编成三个培训班,当时称作知识一、二、三班。这些学员一面学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一面也参加社会活动,经过一年的培训,于1951年初毕业,都分配了工作。青年干部训练班从开学到结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基本实现了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批有觉悟、有文化、懂政策的少数民族青年干部的办学宗旨。

1950年4月,训练班更名为青海省人民公学,同年8月改称青海民族公学,1956年9月改称青海民族学院,2009年3月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0/0817/587.html



上一篇:这个国家华人当家,社会高度发达,寸土寸金,
下一篇:刚毕业年轻人用车选择指南,10万落地的德系SU

青年与社会投稿 | 青年与社会编辑部| 青年与社会版面费 | 青年与社会论文发表 | 青年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