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选择太多,机会太少:现代年轻人面对的世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现代年轻人选择虽多,束缚较少,却不一定在精神上更为自由。 常有人问我:现在的年轻人跟30、40年前的年轻人,有什么不一样?与其说不同世代的年轻人本质有所不同,我倒认为更
现代年轻人选择虽多,束缚较少,却不一定在精神上更为自由。
常有人问我:现在的年轻人跟30、40年前的年轻人,有什么不一样?与其说不同世代的年轻人本质有所不同,我倒认为更大的差异在于,过去和现在年轻人面对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什么样的变化呢?我的一个观点是:从前的年轻人选择不多,机会很多。现在的年轻人选择很多,机会却很少。
这话听来有点费解。选择多,不就代表机会多吗?没有选择,哪来的机会?
选择多,是指摆在眼前可以挑选的选项多,自己又有自主权,不一定要依照别人的意志做出选择。机会多,是指未来能提供众多的可能性,并且具备宽广的发展空间。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大体而言,过去的年轻人从校园生活过渡到成家立业,路径都很接近,既没有多样化的选项,心理上也没有太多挣扎。但选择之后,每条路似乎都是康庄大道,提供了许多累积资源的机会。
现在年轻人面对的社会,则正好相反。
社会成熟了,选项也变多了
不是吗?时下的年轻人从大学开始,就面临一个接一个无穷无尽的选择。是否要双主修?修什么?暑期到哪里实习?要到美国或欧洲做半年交换学生吗?毕业的时刻终于到来,未来方向不明,是否干脆延毕呢?要念研吗?出国还是在留在国内?还是先做事累积一些经验?打工换宿也不错,旅游加工作加赚钱,何乐而不为?认识了一位稳定的对象,两人不急着做出承诺,一起生活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30~35岁再结婚也不算晚,结婚不过是一个仪式罢了,不是吗?
一个社会能对个人提供这么多的选项,当然是进步成熟的表现。它不但接受社会各个成员追求多元价值的需求,甚至积极设立了许多鼓励的机制。家庭也对年轻世代展现了更多的包容和谅解,从过去父权至上到现在两代努力成为彼此的朋友,跨过了巨大的传统世代鸿沟。而社会里的年轻成员经过自由、多元、开放思想的洗礼,不但再难以接受高压而不能自主的氛围,也对掌握自己未来前途展示了适当的心理建设。
选项多也是经济丰裕的象征。过去从个人、家庭到社会,能照顾到个人基本需求的资源都捉襟见肘,可以提供的额外选项自然较少。这40年间,从中国到全球,经过一两个世代的长期累积,资源不再短缺,不但能满足基本需求,更能进一步提供年轻世代更多的选项。
这是\"过去年轻人选择少,现在年轻人选择多\"这个说法的背景。
从匮乏到丰裕,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累积。但如果人的欲望不再受到物质供应的限制,从丰裕到过剩,只有一步之遥。在消费主义的推动之下,精准的市场区隔,涵盖全光谱的产品定位,高中低档通吃的品牌经营,加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任何产品的选项都超越现代人的理性所能负荷。当年流落荒岛的鲁宾逊如果今天走进大城市任何一家超市,他的迷惑可能甚于现代人进入原始丛林。
过剩,或是超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特征。从物质的取得蔓延到娱乐的方式,从下一刻钟做什么消遣扩大到人生关键时刻的抉择,每一个现代人都像走进超市的鲁宾逊,各式各样的选项令人目不暇给,一切都操之在我。但是,我究竟该如何选择?
众多选择过度刺激,反而让年轻人更无力
绝大多数的人认为,透过理性分析,列出各个选项的优劣,预估最乐观和最悲观的情境,便可以在众多选项中,挑选出最优化的选择。这当然没错,但可能高估了人的理性,也低估了未来的难以预测性。而更重要的是,过度的分析不仅造成期待值的提高,还不免增加了机会成本。选择了A而放弃B,B可能带来的利益便成为了A的机会成本,选项越多,机会成本越高。
对机会成本的顾忌太高,感性压过理性,就会造成\"错失恐惧\",一面选择太多,害怕顾此失彼,一面羡慕别人的选择,唯恐错过大家在抢座位的列车。这很像吃自助餐,菜式太多,肚量有限,没吃到的那道甜点,似乎总比吃进肚里的更为美味;看到某道菜前排了长龙,自己也赶紧拿着盘子跟在后面。在充满选项的现代社会里,错失恐惧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普遍心理现象,也因此让他们难以珍惜自己做出的选择。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0/082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