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青年作家】范墩子:对小说有一种纯粹的爱

来源:青年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范墩子,1992年生于陕西永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在《人民文学》《江南》等期刊发表小说多篇。曾获首届陕西青年文学奖、滇池文学奖,著有短篇小说集《我从

范墩子,1992年生于陕西永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在《人民文学》《江南》等期刊发表小说多篇。曾获首届陕西青年文学奖、滇池文学奖,著有短篇小说集《我从未见过麻雀》《虎面》。



作 者:何凯凯(95后)


一个理工大学材料系的学生,对文学满怀热情,从大学时代写小说起,到现在他已经写了八年。

八年间,他发表了大量作品,也屡屡遭遇退稿的打击。但这个从偏远西北小镇走出来的青年人,身上似乎有着一股韧劲,他不害怕跌倒,一直在写作这条孤独的路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坐标。

继《我从未见过麻雀》后,今年他出版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虎面》。他就是90后青年作家范墩子。日前,范墩子获得第十六届滇池文学奖的“年度最佳小说奖”。应《中国青年作家报》之邀,笔者采访了范墩子。

能够安放灵魂的地方便是故乡

问:获奖对于创作而言,是一种肯定,尤其这是一次特殊时期的获奖,什么感觉?

范墩子:我没有想过自己会获得哪些奖,在这之前,只是埋头苦写。获奖有运气成分,谁也无法左右这些事情。一个成熟的小说家,老老实实去写自己的作品,就足够了,经过这几年的历练,我深深感觉到,自己对小说有着一种纯粹的爱,我无比热爱虚构,热衷于在小说里创造各种人物,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也是高于获奖这件事的。

问: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你也数次通过网络直播,来和读者进行对话交流,分享新书《虎面》,这些体验,未来会写在小说里吗?

范墩子:我也不知道,可能会出现在小说的某个细节里,也或许不会。我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比如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几个人物,他们的形象格外清晰逼真,似乎他们每天都在对着我呐喊,希望我能将他们写出来。我的理解,写好人物,是小说的基本,但并非根本。而现在,我还处于要把人物写好的阶段。所以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几个人物写好,至于别的东西,我考虑不了那么多。小说本来就需要慢一点,和时代保持一点距离感,这样的话,才能看清楚一些东西,不至于迷失,也不至于找不见自己的坐标。

问:《虎面》是你在书写童年记忆中的故乡小镇,你怎么看待故乡这样一个本体?在创作中,为什么会夹杂着如此复杂的情感?

范墩子:不得不承认,古老乡村的文化内核已经在消亡,甚至正在断裂,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是看不到这种变化的。如果把这种变化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我们就能够清晰地知晓我们今天究竟丢失了什么。我现在已经没有那种狭义的故乡概念了,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那些童年记忆,可能是关于城市的,可能是关于乡村的,甚至还可能会是关于县城和乡镇的。

问:故乡的生活经验,和你异地求学的经历形成了某种映照。你如何看待这种映照?

范墩子:在故乡时,渴望逃离故乡。不在故乡时,却常常怀念故乡。但现在我想说的是,无论我在咸阳,还是沈阳,或者别的地方,毫无疑问,我已经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故乡,我的心里也不再有以前那种狭隘的故乡概念。能够安放灵魂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故乡不再仅仅是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它可能存在于我童年的记忆里,也可能存在于我的小说里。以前我憎恨故乡的村镇,但现在我对那个村镇充满了爱意,我不仅能看到它黑暗的地方,也能看到它光明的地方。

用小说表达我认识的现实

问:第一次读你的小说,是你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我从未见过麻雀》,在你的创作上,巧妙之处就是规避了陕西已有的“三座大山”,另外选择了一条道路,用现代的手法来写乡土,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创作?

范墩子:我从写作开始,就没有想过将自己归在某个地域范围里,我对自己的定义是做一名汉语作家。用汉语表达我自己所想到的,所观察到的,我也没有想到自己要去继承什么传统,我手里仅有的武器就是汉语。我也不知道我的小说究竟算现实主义文学,还是算先锋主义文学呢,我脑子里装不了这么多的东西。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我所认识的现实。未来哪怕仅仅能够触及现实的一角,那我也觉得我的小说是有意义的。?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0/0907/691.html



上一篇:韩国进入“零出生率”,六成青年人表示不想生
下一篇:社区一线研习社会治理新样本,靖江这群年轻人

青年与社会投稿 | 青年与社会编辑部| 青年与社会版面费 | 青年与社会论文发表 | 青年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