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年轻人为何给自己贴上“社恐”标签?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瞬间? 面对长辈突然的关心,经常手足无措,好像“不懂人情”;明明很爱自己的父母,却说不出那句问候的话,即使是在不用面对面交流的微信上;时常感到孤独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瞬间?
面对长辈突然的关心,经常手足无措,好像“不懂人情”;明明很爱自己的父母,却说不出那句问候的话,即使是在不用面对面交流的微信上;时常感到孤独又没有安全感,宁愿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把时间,也不愿走出去,开始一段真正的感情。
辛普森片段
社交是我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事。如果社交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那我们所能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尽量减少社交所带给我们的压力。
很多人都喜欢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仿佛这个标签是一个“免交流金牌”,贴上以后就可以避免与别人交流了。
年轻人为何动辄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在道客君看来,除却网络“社恐”化人设的流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环境给予了年轻人心理压力。
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生活社交,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比如,微信时代,朋友圈里的求点赞、求投票、求转发、求砍价,给很多人带来了精神上的“绑架”;工作群里,对领导发言的“溜须拍马”,可不是内向者所擅长的;下班之后,无法拒绝的酒局、虚情假意的社交,也让很多职场年轻人有诸多的无奈……
另一方面,网络的便捷化和虚拟化,成为不少性格内向的人回避社交麻烦的“避风港”,很多打着“社恐”旗号的年轻人,在网络里更加如鱼得水、舒适自在,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医学上讲,“社恐”一般只会发生在17-30岁之间,这就不难理解这个词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原因。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社恐”被泛化、标签化的背后,既有年轻人对害怕社交的坦诚,也有对自己在某些社会交往技能上欠缺的遮蔽,起到了“保护伞”作用,甚或夹杂着对某些“老一套”社会规则的无奈与逃避,因此“社恐”成了年轻人心理现状。
但是标签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枷锁,会禁锢住成长的步伐。用“社恐”当作借口而逃避社交,只是缓兵之计,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改善问题,还会使自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那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呢?
学会接纳自己
社交中很多恐惧情绪的源头其实都来源于我们对自我的否定和不自信,觉得自己必须像个完美的小孩,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却忘了自己不是圣人,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喜欢你。
有人说:“一个片面的自己,无法活出完整的人生。”
学会接纳自己内心的恐惧的情绪,不要厌恶这样的自己,没人能使所有人满意,没人能独自做完所有的事,只有坦荡承认自身的缺点,才能走出自信的一步。
一再怀疑、否认自己,只会让自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无法自拔。
不要与世界为敌,学会放过自己,你只管善良,上天自有衡量。
勇敢踏出舒适圈,主动社交
开始你可以先接触身边你最信任的人,这样你会更容易做到,也可以给自己增加信心。
如果与陌生人的寒暄让你非常尴尬和不适,有时你可以试着假装自己和对方不是陌生人,切换到和熟悉的朋友交往的模式中,这样,你可能会感到更加自如。
做好常用聊天话题准备
你可以准备一个“常用话题清单”,写出你擅长讨论的东西,以及一开始的寒暄套路语言,比如“你的工作是什么”,“你学过xx专业,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拥有这样一份清单,就能够顺畅地应对对方抛过来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尴尬的沉默。
社交并不可怕,多去尝试,你越是不敢做的是事情,越要鼓起勇气去试试。
加油!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0/091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