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缘何“空巢” 新时代造就了青年独居的社会基础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空巢青年”的逐年增加是以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繁华都市提供的各种“福利”为基础保障的。在这个新时代,都市的多样性通过其日趋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表现出来,这恰是新时
“空巢青年”的逐年增加是以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繁华都市提供的各种“福利”为基础保障的。在这个新时代,都市的多样性通过其日趋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表现出来,这恰是新时代“空巢青年”在城市得以只身生活的基础条件,也就是说,城市空间为新时代“空巢青年”的衣食住用行等生活场景提供了所必需的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等发展水平较高的都市,其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更能满足人们各种需求。譬如说,24 小时便利店,顺丰、韵达、申通等“物联网”,等等。在访谈中,许多访谈对象亦认为:“附近吃喝玩乐的去处很方便,也非常齐全”(A 先生,现独居杭州);“无论天晴下雨,也无论早晚,只要你想,随时都可去周围超市购物”(B 女士,现独居上海);“当然,所需一切皆可通过网购方式购买到,并经过快递小哥送到家”(C 女士,现独居南京)。除此之外,在这个新时代,都市生活方式更具开放性、包容性与异质性,这为“空巢青年”这一独居群体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活新环境。比如,访谈对象D 女士就认为“独居就是一种享受”,表示极其享受在上海独居的生活状态:“这(一个人独自住在上海)没什么不方便的……一切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从‘百老师’‘度娘’那里找到解决的办法……其实只要手持手机,有WiFi,能上网,真的能够‘活得很自在’”。
城市是个人价值得以更好实现的个性化场域,因为它为个人价值的创造提供了一种社会机制与空间。新时代社会时空的新变化,将传统“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观念击得粉碎,在这个时代,“父母在必远游”甚至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新生代青年农民工群体也多选择进城淘金,一些离乡求学、进城打拼的80 后、90 后甚至00 后新青年亦是如此。在这个新时代,父母对其子女的“远游”选择也多持宽容或尊重的态度。伴随着传统社会的逐渐被解构,繁华都市能为更多青年一代提供向上、向善流动和发展的新机会。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北上广深等城市自身就是中国特色现代性的载体,新时代独居青年可在这些繁华都市追寻自身思想与行为的进一步解放。新时代“空巢青年”对其自身终极价值的合理追求正成为我国城市社会现代性的主流思潮之一。因而,可以说,来自于家庭的推力,尤其是婚恋观念多元化,加之都市繁华诱惑以及城市社会的疏离感,使得新时代独居青年身份发生了翻转,即由“离巢青年”转变为“空巢青年”。从这个特殊意义而言,在新时代,“空巢青年”的出现是婚恋观念多元化与家庭结构变迁催生而出的产物。
在这个新时代,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不同发展水平,客观上亦加速了青年一代就业半径的扩大。显然,城市比乡村、大城市比中小城市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和“虹吸效应”更强,繁华都市丰富资源的集聚能力主要体现在其就业机会与类型上。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青年人的工作也不断发生变动,到繁华都市生活、学习已成为青年人最现实的、最直接的选择,这必将引起越来越多的地域迁移,因而其“空巢”的概率也就越高。大部分青年人都想找到一份既能养活自己又能有所发展的工作,而唯有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才能满足他们所需。在进行访谈时,多次听到访谈对象谈及目前独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及其薪水:“在北上广深能更好找工作”(E 先生,研究生,现独居上海);“在城市比在家务农强”(F 女士,打工女,现独居广州);“我学的是金融专业,回家的话是不可能找到‘饭碗’的”(G 女士,大学生,现独居上海);“所在城市越大越好,就意味着获得发展的机会越多、空间就越大”(H 先生,海归,现独居北京)。这些都是他们即便“空巢”也愿意留在异乡工作的原因。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0/092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