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地方语言:吴语区年轻人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

来源:青年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近,一个名为《乡音》的关于上海话的纪录片在朋友圈走红。在片子里,不少父母都是上海人的小朋友已经无法流利地使用上海话说出自己的姓名,这点引起一些上海家长的深深忧虑

最近,一个名为《乡音》的关于上海话的纪录片在朋友圈走红。在片子里,不少父母都是上海人的小朋友已经无法流利地使用上海话说出自己的姓名,这点引起一些上海家长的深深忧虑。毫无疑问,上海话在这些年里遭受巨大冲击。在未来,上海话在下一代或下几代上海人身上能否保存,如何保存,是一个值得反复探究的问题。

纪录片《乡音》截屏。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年来,推广普通话与保存上海话的争论持续不休,甚至爆发过多次极富争议的事件。例如,《新民晚报》在2009年曾发表一篇文章,提出“说上海话没文化”的观点。又比如2011年,闵行一位中学女生使用上海话回答问题,被老师要求写检查。每一次这类事件都在民间引起巨大的反响,在一些论坛和微博、微信等公共空间里,由上海话引发的地域争吵也屡见不鲜。

所以,上海话的现状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从教育政策看,上海话已被列入很多中小学的课程,但是总体效果并不好。教育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教育学常识,缺乏严格考试的课程都不会产生作用。所以有专家认为,如果试图提高上海同学的上海话能力,重要的不是把它纳入教学系统,而是要纳入考核系统。

但是上海的情况极为复杂,在上海积极推行上海话的话,一定会遭遇巨大阻力。根据最新官方调查,目前上海的总人口是2420万左右,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340万,外来常住人口980万,户籍常住人口的比例为59.5%。由于还有不少流动人口,所以我们在上海平时接触到的人里,就有超过40%的人口是外来人口,他们的母语都不是上海话。即使在户籍人口里,还有相当比例的新上海人,他们的母语也不是上海话。要让上海人坚持说上海话并不容易,要让新上海人说上海话则更难。

所以,我们在讨论上海话的前景之前,先要弄清楚几个基本问题。第一,什么是上海话;第二,什么叫会说上海话;第三,目前在上海,不同人群说上海话的能力到底怎样;第四,是否会说上海话,对个人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

关于什么是上海话的问题,钱乃荣等学者都已经从语言学层面做过深入研究。一般大家认同的上海话的历史大约一百多年,起源于松江等郊县,在上海市区融合了苏州、宁波、浦东等各地的方言,甚至借鉴吸收不少英语,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上海话。上海话本身一直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表达,同时逐步淘汰一些旧的表达。

但是,上海话的大量语言特征仍然明确突出,有一定标准。过去有沪剧、滑稽戏以及沪语电台播音等媒体渠道,提供了一种标准的参照系。在过去几十年上海人的生活中,大多数上海话使用者都能辨识和判断上海话的准确性。例如,不少老上海人都对年轻人谈话中“我”的发音表示不认同;也有人对年轻人用“喝茶”取代“吃茶”这样的用法表示不认同。很多老上海人表示,现在这种不够标准的上海话泛滥,本身已是上海话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上海话曾是一种热门语言。据统计,1949年以前外国人编写的上海话学习手册就不下20种。英国、美国、法国等各国传教士都热衷于编写各自的上海话手册,创造各种发音标记,还成立了沪语社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当年大量外地来沪的移民,都积极学习上海话,往往在几年内就能说得一口标准上海话。但时过境迁,现在上海话在上海的地位已远非当日可比,偶尔有外国人学习上海话,就会成为大众关注的新闻。

此外,还有很多专业人士表示,上海话只适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而不适用于专业讨论,上海话中缺少很多专业词汇,也确实很少在专业场合使用。很多上海籍学者在教学和学术讨论时,都立即切换成普通话。大家都表示用上海话进行学术交流,感觉会很奇怪。也有个别学者愿意尝试挑战,使用上海话做学术讲座,但基本还处于试验阶段。

以上都是语言学家关心的问题,而社会科学家更关心具体事实,即现在上海到底有多少人会说上海话,上海的年轻人的语言能力如何,新上海人又如何。由于缺乏科学的调查统计,这些事实并不明晰。我们如单纯根据自己生活环境来加以判断,很可能会出现严重偏差,所以需要依据更有代表性、科学性的调查结果来进行分析。

前一阵网上流传一张柱状图,主题是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在6-20岁这一组,吴语地区的比例出奇低,最低的苏州在5%以下,宁波、杭州都在10%以下,上海也不过22.4%,与其他地区拉开巨大的差距。很多人都对这个结果感到惊讶,用自身经验加以反驳。从科学方法看,这个图示结果并没有说明数据来源和调查方法,也没有说明不同方言的可比性,因此它总体的可信性就大打折扣,难以当真了。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0/0929/820.html



上一篇:如今韩国年轻人近6成感到孤独, 和贫穷 住“鸽子
下一篇:内蒙古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举办

青年与社会投稿 | 青年与社会编辑部| 青年与社会版面费 | 青年与社会论文发表 | 青年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