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欧洲现代派文学之二十六:从愤怒的青年到荒诞

来源:青年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欧洲现代派文学之二十六:从愤怒的青年到荒诞派 2 哈罗德.品特的创作一开始就深受塞缪尔.贝克特的影响,他以自己艺术探索实绩开创了英国的荒诞派。1957年上演的独幕剧《房间》中


欧洲现代派文学之二十六:从愤怒的青年到荒诞派2

哈罗德.品特的创作一开始就深受塞缪尔.贝克特的影响,他以自己艺术探索实绩开创了英国的荒诞派。1957年上演的独幕剧《房间》中,品特写了一个有神秘色彩的故事:一位叫赫德的老妇知道有位陌生人在屋外等了几天,想见她。见面后发现那是个黑人,她十分吃惊。她的丈夫杀了这个黑人,她的眼睛却随之而瞎了。1958年,三幕剧《生日晚会》由一个职业剧团演出,讲的又是一个荒诞而神秘的故事:一个叫斯坦利的人寄居在海滨小城一对老夫妇家里,深居简出,以求安宁。但两个神秘的陌生人前来给他造成了威胁,他们莫明其妙地指控他,折磨他,最后还强行将他带走。剧中对话缺少逻辑,漫无目的,常常语无伦次,人物始终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对发生的事件茫然不解。在这部剧前后,他还上演过《送菜升降机》(1957)和《微疼》(1959),这些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荒诞派剧作家的地位。60年代以后,他还有一批剧作问世:《看房人》(1960)、《夜出》(1960)、《侏儒》(1960)、《搜集证据》(1961)、《情人》(1963)、《茶话会》(1965)、《地下室》(1967)、《归家》(1965)、《风景》(1969)、《昔日》(1971)和《虚无乡》(1975)。

在品特50年代的剧作中,生活对人的威胁是重要主题,赫德老太太想在自己的房间里得到安宁,却没来由地瞎了眼睛;斯坦利躲到一个偏僻小镇,却仍逃不出陌生人的控制。人物无法避免外部威胁带来的灾难。60年代以后,品特似乎也滑入了贝克特创作的一个轨道:剧本越写越短,大部分是独幕剧,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丧失了表意功能,在戏剧舞台上的表现力也在萎缩。同时作者对人的状况的揭示却更具广度和深度。《看房人》展示了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融为一体的情境:阿斯顿出于同情,从街头带回了流浪汉戴维斯,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家\"里,而他的家不过是个胡乱堆着旧木料的破房间,天花板上还总吊着一只接雨水的桶。这个\"家\"破败不堪,有待修缮,而又没有修好的希望。他要给流浪汉安排个归宿,而他自己也还漫无目的,于是便出现了盲人瞎马,夜半深池的效果。

普鲁斯特对品特有着深刻的影响,品特曾花一年时间将《追忆似水年华》改编为电影剧本。时间那闪烁不定的本质引起了品特极大的探索兴趣,《风景》、《沉寂》、《昔日》和《背叛》都围绕着这一主题。《背叛》写一对情人长达十年的通奸关系,以这种关系的结局开始,回溯到开端告终。编剧手法类似易卜生的回溯剧那种锁闭式结构,而品特关注的却是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昔日》是写三个人在一起回忆往昔的生活,在表面上亲密的气氛中隐含着他们的敌对关系。在《沉寂》与《风景》中,过去在回忆中飘忽不定,语言模棱两可,因而人性也就如雾中花,模糊不清。《归家》再次对人性进行探索。人的意愿、幻觉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被混淆,事情的真相不得而知,舞台上笼罩着似真似幻,无法确定的神秘气氛。哲学教授特迪携妻子露斯回家省亲,家人对露斯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她已住在这个家里了。父亲指责他带回了娼妓,特迪费半天口舌,总算将事情解释清楚了,一家人言归于好。可是露斯却跟特迪的小兄弟搞在了一起。特迪收拾行李回学校,其他人都认为露斯还是当妓女的好。露斯是不是妓女,特迪为什么带她回来又弃她而去,这都无法解释,无法确定。这种无法言说、不可理喻的情境表现人对自身,对外部世界的难以认知和把握。

品特的剧作不刻意表现局部的荒诞,追求一景一物的象征,人物有其性格,言语行动都切合身份,场景也都取自日常生活,并且多用方言和俗语,但所有这一切都从总体上构成了一种荒诞的情境,使之成为精神生活中某些方面的象征。

另一位英国荒诞派剧作家是汤姆.斯托帕德,1967年诗剧《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之死》的上演使他一举成名。他曾用《等待戈多》中一对小丑互换的作法,从《哈姆雷特》中抽取两位次要人物为主角,让哈姆雷特做配角,让他们进行一次新的人生体验,着力揭示生活逻辑背后的荒诞性。《跳跃者》(1972)将登月飞行、杂技和政治凑在一起,在喧嚣与杂乱的情境中探讨善恶、上帝是否存在等严肃的哲学问题,《怪诞的效仿》则让列宁、乔伊斯与达达派画家特杰拉在苏黎世聚首,共同探讨艺术的使命和社会进步等问题。70年代中期以后斯托帕德的注意力从形而上学的思考转向了现实社会,写了《家丑》(1976)、《夜与昼》(1978)和《真情》(1983),揭露官场丑闻、政界黑幕或道貌岸然的绅士太太们龌龊的私生活。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0/1006/862.html



上一篇:谁说我不能结婚不是现代年轻人的困惑,只是不
下一篇:xx单位青年文明号奖励办法

青年与社会投稿 | 青年与社会编辑部| 青年与社会版面费 | 青年与社会论文发表 | 青年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