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青年家破人亡,她选择终身不嫁,92岁安然离世,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你是否会因为其他人的风言风语、指指点点而被迫选择结婚?还是坚定自己,干着爱干的事业,交着三观很合的朋友,一切缘分随它去,总会有合适的哪一天?想必大多数人心中所想的
你是否会因为其他人的风言风语、指指点点而被迫选择结婚?还是坚定自己,干着爱干的事业,交着三观很合的朋友,一切缘分随它去,总会有合适的哪一天?想必大多数人心中所想的是第二种,然而却被现实的无奈逼迫成了第一种,或许是我们还不够坚强,亦或是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我们不得不选择这样做,只是总是有人会选择逆天而行,无论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何,都照样活出了十分精彩的人生。
十九世纪末吴贻芳出生了,尽管小时候的她成长在一个旧官宦家庭,生活条件也还算不错,但是那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谁都无法逃过。对于其父亲的死因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接受不了前后生活的落差,也有人说是为上司顶了罪,无论是何种原因吴父终究投河自尽,在那个年代,父亲可以说是一个家庭的天,天都塌了,这个家也离支离破碎不远了。还没从失去父亲的阴影中走出来,哥哥、母亲甚至是最后的依靠姐姐都接连离吴贻芳而去。于是在同龄人还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时候,她只剩了自己、年迈的祖母还有尚小的妹妹,她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如果这个破碎的地方还能称之为\'家\'的话。
在姨夫的鼓励之下,她似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身于学业之中,只是尽管如此,她的脸上也再也见不到笑容。后来成绩优异的她得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在外学习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于是在澳大利亚总理的演说中处处透露着对当时中国的不屑,她没有选择隐忍,相反将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抨击对方。这时母校来信聘请她回去担任校长,就这样35岁的她再次选择回到国内,投身教育事业。
她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之中第二位担任校长的女性,在其就任的23年间,她为这所学校带来了不少的改变,金陵女大不再分有阶级,而是面向全社会招生,若是有学生家庭困难,她也有带头进行帮助。在其在任期间,一直都在坚持着一个信条,这也被作为了学校的校训\'厚生\',人在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的时候,不过是对方,就连自己也会从中获利。最开始的她规定学校不收已婚的学生,她认为家庭会将女性捆绑让她们沉溺琐事,而无法专心学习。
不过后来前来偷听的学生改变了她的想法,她也不再拘泥于原来的规矩,只要对方一心向学,她便允许对方可以进入学校。曾季肃就是这样来的,她身为已婚妇女,家中也早已有了孩子,但是她仍旧想要学习知识,或许是她恳求的语气感动了吴贻芳,她被批准前来学习,这次机会也改变了她人生之后的诸多选择,后来毕业的她也跟着恩人的脚步一同创办学校,为教育做出自己的努力。虽然有了她们的努力,社会的状况得以有了起色,但是大众根深蒂固的观念仍旧没有那么容易改变,但是吴贻芳也没有气馁,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对她们进行人格教育。
虽然这些在现在早已稀松平常,但是在当时可谓是平地一声雷,让不少人佩服,其中就包括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当时的宋美龄也曾邀请她去担任教育部长,要知道这是多好的向上爬的机会,但是吴贻芳却不在乎,她心中只有她眼前的这所学校,也正是她本人的这种品质,也让她教出来的学生都十分优秀。1985年,时年92岁的她安详地闭上了双眼,纵观她的一生,她没有结婚,她将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教育里,\'厚生\'这个词也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1/0305/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