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年轻人追更的献礼剧,靠什么破圈

来源:青年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宇浩 “什么时候播下集啊”“微博每日一催”……刚刚过去的农历正月,网上最猛的一波弹幕催更,盼的不是偶像剧,而是红色党史献礼剧《觉醒年代》。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宇浩

“什么时候播下集啊”“微博每日一催”……刚刚过去的农历正月,网上最猛的一波弹幕催更,盼的不是偶像剧,而是红色党史献礼剧《觉醒年代》。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3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觉醒年代》以1.241%的收视率、4.758%的收视份额居全国第一。豆瓣上,这部剧的评分高达9.1分。

有网友说,自己吃饭的时候跟着爸妈看了两集,就入坑了。厚重的历史题材非但没有晦涩感,还会让人有种感觉:以前语文课本、历史课本上那些熟悉的“老朋友”都回来了,满满的回忆。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能让年轻人追到“上瘾”,《觉醒年代》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我们跟这部剧的几位主创聊了聊。当然,《觉醒年代》能成为低调的“剧王”,也绝非“故人重逢”这么简单。

【1】

去年年底,《觉醒年代》刚出预告海报的时候,有网友就吐槽:“于和伟演陈独秀?根本不像,这部剧估计要扑街。”

事实是,自开播以来,扮演陈独秀的于和伟,已经两次上了热搜,被无数观众奉为“演技教科书”。

春节前几天,一位相熟的艺术学院院长给于和伟打电话,激动地说:“和伟啊,你这个陈独秀好,没有追求形似,你这个‘像'是神似!”于和伟连连致谢。

2010年和2017年,于和伟曾分别在电视剧《中国1921》和电影《建军大业》中两次扮演陈独秀,再演陈独秀,似乎已是驾轻就熟。但他并不这么看,甚至最初《觉醒年代》制片方找上门来时,他是拒绝的,因为不确定“还能不能有新的东西去表达”。

关于陈独秀这个人物,历史上可参考的形象资料很少。但《觉醒年代》的角度不太一样,以《新青年》为线索,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而《新青年》创刊人之一的陈独秀,自然是这幅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拿到剧本后,于和伟眼前一亮:“这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从‘人”的角度去剖析、去讲述,这一点特别打动我,所以我就接演了。”

按照导演张永新的说法,“我觉得伟人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观众认可了人物的形象定位后,这个角色在剧中的发展、成长,才会让人信服。”

所以在《觉醒年代》中,观众看到的是双肩扛面、自掏腰包请大伙儿过年吃饺子的李大钊,是在雪地里撒野打滚的陈独秀,是被人血馒头刺痛、满含泪水的鲁迅……这些历史上的大咖,不再是课本里的名字,而成了有性情、有血肉、接地气的革命先驱。

弹幕中,经常能看到观众的心声,“原来伟人们也会犯错”“谁没有年轻过”。

以于和伟为例,这也是他演的“家庭琐事”最丰富的一次陈独秀。有一场戏,陈独秀在家训儿子陈延年“你要多留点心眼”,儿子立马反击“你也没少翻脸”,有网友评论:“原来不止我一个跟老爸斗嘴的……”

而陈独秀和李大钊重逢时,两个男人最先讨论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之前李大钊送给陈独秀的一件衣服,真实感爆棚。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虽然叙事宏大,但落到人物个体上,细节处理又很细腻,甚至有许多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场景……这样的拍法,《觉醒年代》妥妥地踩在了年轻人的“观剧习惯”上。

【2】

《觉醒年代》中有一场戏,青年毛泽东正式登场,迎雨奔跑,踏水而来。

那场戏,剧组调集了接近600人的场面,170米长的街道,小商贩在街边冒雨叫卖,老妇拦车卖孩子,流浪汉木讷乞讨,军阀骑马驱赶百姓,富家公子在车内吃着汉堡悠然看街景,还有鱼缸中出不去的鱼……

所有人群都是往一边去的,只有毛泽东一人抱着《新青年》逆向行走,街上一洼污浊的雨水被他一脚踏开……可以说,这组镜头,把当时长沙乃至整个中国的真实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据毛泽东的扮演者侯京健回忆,淋雨那场戏从上午八点多钟开始拍,一直拍到没有天光,十多个小时没有换过衣服。

因为剧组每个人的认知都很统一,就是每一场戏必须讲究真实,“如果我把这衣服脱下来把它晒干了,再次喷水再次洒水,可能身上的水印会不一样。”

剧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他们曾经开了好几次会,专门讨论怎样才能吸引年轻人。大家一致认为,年轻人有大把的机会能看到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如果镜头呈现的东西让他们觉得不真实,分分钟都有可能弃剧。”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1/0321/1482.html



上一篇:年轻人找工作再困难,也不要从事5个岗位,干多
下一篇:青年进入“婚礼季”的99个心动瞬间

青年与社会投稿 | 青年与社会编辑部| 青年与社会版面费 | 青年与社会论文发表 | 青年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