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年轻人迷上紫禁城!单霁翔今天带来一份读懂故

来源:青年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今天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故宫出版社、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单霁翔读书日谈读书”公益读书直播活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

今天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故宫出版社、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单霁翔读书日谈读书”公益读书直播活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邀您一起来读书。

过去三个多月里,单霁翔先后寻访了10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两处正在冲刺申遗的文化地标,通过一路行走、一路体验、一路交流、一路守望,向观众揭秘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灿烂遗产背后的故事,带领大家重新认识我们家门口的“宝藏”,尤其是让年轻观众感受它们的魅力。

单霁翔说,他在故宫博物院感受最深的,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古老的紫禁城。其实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这些节目的助力下,打开了故宫和年轻人对话的通道。他们开始关注故宫、走近故宫、享受故宫文化,喜欢上“正青春”的故宫博物院。

现场,一份读懂故宫的书单亮出来。

其中《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宫殿漫步》讲述有着600年历史的紫禁城的故事,带着大家走进紫禁城,领略这些巧夺天工的古代建筑之美。全书分九篇,包括城池、外朝中路、外朝东西两翼、内廷中路、内廷内东路、内廷内西路、内廷外东路、内廷外西路、古建筑的门道等。

《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文物风华》讲述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故宫博物院有186万余件院藏文物,依据不同的质地和形式,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可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玉石器、雕塑、陶瓷、织绣、雕刻工艺、其他工艺、文具、生活用具、钟表仪器、珍宝、宗教文物、武备仪仗、帝后玺册、铭刻、外国文物、其他文物、古籍文献、古建藏品,共25大类。该书以“细说文物”“详话展览”“萃赏国宝”三个部分为内容,多维度、立体化地向读者展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以及文物和展览背后故宫人为守护这些珍宝所做的工作和努力。

《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故人匠心》讲述一代代故宫人无私奉献,恪尽职守,保护故宫的感人故事。单霁翔在书中说:“有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想来600岁的紫禁城更可以驻颜有术,青春不老,健康地迎接下一个600年,再一个600年……希望每一位看过这三本书的读者,都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遗产的厚重底蕴,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文化气息。”

在现场,单霁翔说,希望大家都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最强烈的感受是,一旦认识到了身边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每个人都会由衷产生出一种幸福感,有的是被唤起乡愁,有的是被激发自豪。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了解一个人,需要与他多接触;想要了解一处世界遗产地,也需要去亲历、去感受,这样才会有更多心灵相亲、血脉相连的情感,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他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开启自己的探索发现之旅,品味中华优秀文化的甘甜与富饶,爱上世界文化遗产,并成为它们坚定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冕

编辑 匡峰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1/0423/1744.html



上一篇:年轻人首款旅行车怎么选?这里盘点了几款价格
下一篇: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温浩:激发村民内生动

青年与社会投稿 | 青年与社会编辑部| 青年与社会版面费 | 青年与社会论文发表 | 青年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