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北方“90后”青年移植造血干细胞 为南方儿童接

来源:青年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新网包头7月15日电电题:“90后”北方青年移植造血干细胞为南方孩子续命 中新社记者李爱萍 尽管有新婚妻子陪伴,“90后”辛立斌还是有些紧张。 他深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性,

中新网包头7月15日电电题:“90后”北方青年移植造血干细胞为南方孩子续命

中新社记者李爱萍

尽管有新婚妻子陪伴,“90后”辛立斌还是有些紧张。

他深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性,因为在遥远的南方,一个孩子在等待体内的“血液”继续他的生命。

辛立斌,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 2019年5月,在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前夕来到云南红十字会,自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数据库(简称中国骨髓库)云南分会。也意味着,他的血,在未来的日子里,可能会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

那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娶妻,在当地中冶西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市政设计研究院工作。一切都显得平静,直到今年春节后不久,他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是云南红十字会打来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骨髓与一名血液病患者成功配对,并问他是否捐献。

几乎没有多想,辛立斌立马表达了捐赠的意愿。之后,经过初步筛选、再动员、高分辨率、体检,辛立斌顺利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 7月7日,前往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就诊。 7月8日开始注射动员剂,7月12日正式捐献。

当日早上6点,辛立斌早早的来到了医院。按照捐献流程,他给了最后一针动员剂,让他的血液保持在阳性状态。

两个小时后,进入正式采血流程。辛立斌躺在病床上,看着医护人员,还有些担心。他回忆道:“这一刻很重要,最让人担心的就是采血能不能成功。”

辛立斌说的对,采血过程并不简单。在他的左臂上,两名医护人员一共刺了4针,然后将回血针刺入血管。这个过程花了整整一个小时。

他好奇地问医务人员为什么会这样?医护人员回答,可能是血管壁韧性不够。

整个捐赠过程耗时4小时。当天,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将188毫升邮寄采集的造血干细胞送到了南方的一家医院。在那里,一个 9 岁的孩子正在等待这些造血干细胞继续生命。

“孩子们,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是这样联系的。我知道你们正在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挑战。这对你们来说只是人生的一个插曲。你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它。我希望把我的力量传递给你,帮助你战胜疾病,拥抱新的生活。”捐款后,辛立斌给南方生病的孩子写了一条短信。

据说,患者的母亲看完这封信后非常感动,称赞辛立斌是“爱心资本人”。

在采访中,辛立斌告诉记者,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 “我在加入中国骨髓库的时候,查过一系列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这次捐献后,没有发现异常。”

经过咨询了解,辛立斌注意到在中国,截至目前,中国骨髓库数量已达293万个,需要匹配的患者数量为9.6万。目前,只有11,000人成功捐赠。说要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中国骨髓库,救出剩下的无双人。”

完成造血干细胞捐赠的辛立斌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城市继续生活。

他这几天说得最多的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系统患者,尤其是白血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之一。希望社会各界关注此事。”(完)

展开阅读全文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所有权证明,我们会及时更正和删除,谢谢。邮箱?/p>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1/0715/2293.html



上一篇:研究生开始加入卷烟厂行业,年薪15万,年轻人的
下一篇:筑梦计划丨浙江:了不起的年轻人·2018 WAY宁波青

青年与社会投稿 | 青年与社会编辑部| 青年与社会版面费 | 青年与社会论文发表 | 青年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