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两岸青年共话乡村振兴:返乡青年与乡村共生

来源:青年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新社福州10月23日电 题:两岸青年共话乡村振兴:返乡青年与乡村共生 中新社记者 闫旭 在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尾林村,原本破败的旧村部焕然一新,成为猕猴桃展销产销和村情村史

中新社福州10月23日电 题:两岸青年共话乡村振兴:返乡青年与乡村共生

中新社记者 闫旭

在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尾林村,原本破败的旧村部焕然一新,成为猕猴桃展销产销和村情村史馆。旧宅老屋的外立面和庭院经过美化,山坡上建起小小的健身休闲公园,整洁的垃圾分类亭散落村中。

尾林村旧貌换新颜,缘于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人才委员会主委、阳光学院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彦彬邀请大陆高校的台籍教师和台湾建筑师组成设计团队,参与永泰县同安镇尾林、西安、岚口三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23日,作为第九届海峡青年节系列活动之一的两岸青年永泰乡村振兴座谈会,在福州永泰、厦门和台湾三地举行,两岸青年通过视频连线交流经验,共谋乡村发展。

“过去闭塞的交通导致产业发展受到局限;现在,尾林村迎来发展机遇。”马彦彬说,“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留下来,乡村才有机会发展。”

在马彦彬看来,大陆的乡村振兴给“台湾经验”一个新的机会。他说,乡村振兴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台湾经验”中一些好的做法和走过的弯路,可以帮大陆走得更顺畅。

永泰县自2014年引入台湾打开联合团队参与嵩口古镇建设开始,两岸“乡建乡创”合作不断在此“开花结果”,嵩口镇大喜村、月洲村等已经成为“乡村一日游”的热门路线。

而在福州市,大台中建筑师公会等17个台湾建筑行业团队组织已对接进来,台北大学等10所台湾高校以及台湾52家建筑师事务所(公司)已对接30多个乡村建设项目,开展多批次两岸社区治理经验交流活动。

曾在大城市工作的永泰本地青年谢方玲,返乡创业已是第七个年头。“起初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我们以民宿为平台,串联起年轻人、老手艺人、在大城市的资源人脉,进行在地手工艺的挖掘,输出乡村文化。”她说。

从颓败不堪的古民居到修葺一新的民宿,由包括谢方玲在内的返乡青年合伙运营的黎照居,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今年,这个团体又发起“温暖的古镇”共建公益计划,希望进一步提升嵩口的业态。

谢方玲认为,返乡青年与乡村的关系,除了陪伴也应该共生,这样乡村振兴才会实现可持续。年轻人返乡后如何工作和生活,依然是一项难题。“乡村振兴需要更多人才的进入,我们遇到很多瓶颈,希望两岸青年多沟通、互动,一起摸着石头过河。”她说道。

2019年成立的厦门市海沧区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旨在搭建两岸城乡发展工作交流平台。近年来,基金会秘书长、台湾青年李佩珍率领一批来自台湾的社区营造员,活跃在海沧区乡村振兴第一线。

在视频连线中,李佩珍说,“培根”是台湾社区营造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当下,基金会也正在发起“培根计划”进行村居改造,让村民有思维、有能力参与进来。

“在硬件改造的同时,让村民放下锄头、会煮咖啡,产业就有永续的可能性。”李佩珍说,基金会还参与了闽宁协作,希望帮助宁夏的村民培育起社会建设、照护老人和失学儿童等方面的能力,让村庄有能力自立自强。

“这方面台湾年轻人具有一些优势,可以沉得下心,在一个地方把我们的技能、情怀扎根。”李佩珍说,近几年无论是大陆推出的“31条措施”还是福建省“66条实施意见”,都让台湾青年切实享受到同等待遇,有助自己的能力、专业在这里有所发挥。(完)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1/1025/2580.html



上一篇:山东将建设一批“年轻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下一篇:青年季羡林眼中的乔冠华:人还不坏,唯好大言

青年与社会投稿 | 青年与社会编辑部| 青年与社会版面费 | 青年与社会论文发表 | 青年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