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与父母共情当成为青年人成长之本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7%受访者认同与父母相处要注意言行。受访者觉得随意顶嘴(65.5%)、对父母说脏话(55.5%)等行为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7%受访者认同与父母相处要注意言行。受访者觉得随意顶嘴(65.5%)、对父母说脏话(55.5%)等行为是对父母的不尊重%的受访者认为子女与父母相处要互相尊重,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中国青年报》1月14日)
《礼记·祭义》有云:“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抛开法定的赡养义务不谈,“相互尊重”适应“尊亲之道”,“注重言行”符合“弗辱”要求,似乎当代人已逐渐继承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然而,辩证来看,今人的孝敬与古人的孝敬终有不同。且在看似良好的数据之外,仍有值得担忧的一面。
八成受访者认为应当“相互尊重”,换而言之有近两成受访者对“相互尊重”可能不够重视。而在接受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18岁以下的占1.6%,18-35岁的占74.7%,35岁以上的占23.7%。运用抽屉原理分析,16.5%的18以上成年受访者,与父母相处缺乏相互尊重意识,或者说“随心所欲,不受传统观念束缚。”
这一代80后90后00后青年人成长于社会思想环境急速变迁的时代,多数崇尚自信、个性与独立,较之上一代人、上上一代人,与父母沟通之间的“代际冲突”也更为明显,稍微不注意,谩骂、嘲讽、殴打等等不尊重行为就会出现。在16.5%统计数字的背后,则可能存在忽略父母情绪感受的事实。
之所以产生不尊重父母的行为,在调查中,54.2%源于父母缺乏表率作用,46.3%源于经济独立,43.3%源于缺乏相互基础,41.8%源于家庭民主模式的副作用。其实,强调尊重父母,并非盲目顺从父母。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亲子冲突,“坚持尊重”仍有必要。在八成受访者认为需要相互尊重的情况下,可能有一部分人实际上不够尊重父母。
俗话说:“生身之恩大于人,养育之恩大于天。”小时候,父母迁就照顾我们;长大后,也应当回馈足够的尊重。当下时代,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物质生活水平变高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变强了。缺乏尊重的相互环境,亦让父母长辈感受不到良好的晚年生活体验,成为精神上的空巢老人。
这一代青年人善于运用网络,也习惯于网络生活。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当我们通过微博、微信、抖音与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共情”时,我是否能做到与父母“共情”?当我们释放强烈的共情感,抨击、鼓舞、捐款、捐物时,是否能想到近处需要关注的至亲至爱?走进现代社会,其实不必强调相互尊重,只要能做到与父母共情,中国人的孝亲之美,就能不断传承下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还是得坚持下去。我们在鼓励青年人发愤图强、积极创业的同时,还得引导青年人多关注家庭多关注父母。通过广泛的宣传与法律上的支持,让敬老孝亲成为青年人成就人生梦想的成长基础。(严奇)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2/0114/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