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青年网络语言传播范式转变及其应对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本文转自:人民论坛 【摘要】青年是网络语言传播的重要主体,自媒体时代,青年网络语言传播范式出现新转向,表现为网络部落的圈群范式、融合消解的复合范式、自由组合的开放范
本文转自:人民论坛
【摘要】青年是网络语言传播的重要主体,自媒体时代,青年网络语言传播范式出现新转向,表现为网络部落的圈群范式、融合消解的复合范式、自由组合的开放范式。新范式为青年网络语言传播带来新挑战,青年圈群交往容易造成价值迷失、多元主体造成监控压力变大、碎片化表达弱化了语言的受众粘性。要顺应传播范式转变,必须树立多元的互联网思维,掌控议程设置权、主导舆论方向,打造“微平台”阵地、让网络语言传播多元化。
【关键词】青年 网络语言 传播范式 舆论监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范式是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提出的概念,指从事某种研究所要遵循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作为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范式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的研究框架与建构方式,并指导学科发展走向交融、变革,由此建立学科发展的实践标准和价值立场,因此范式研究在学科研究中具有特殊价值。在传播学领域,传播范式的研究成为我们透视传播现象的重要途径。自媒体时代,“人人皆有麦克风”,大众通过个性化语言表达观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交互方式,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传播。青年是网络运用的特殊群体,他们思想新锐、见解独特、价值多元,青年网络语言传播具有网络部落的圈群范式、融合消解的复合范式、自由组合的开放范式等特征。探寻其中的规律对我们掌握青年思想、针对性开展青年工作大有启思。
青年网络语言传播范式特征转变的新挑战
圈群交往容易造成价值迷失。在网络空间中,青年们往往通过不同的地缘、业缘、趣缘等群组或空间,建立形成不同的朋友圈、微信群、空间群,由此形成若干圈群。青年是一个有较强表达欲望的群体,然而现实空间由于各种限制,他们并没有找到更多的公共表达机会。而虚拟环境下,青年们可以借助朋友圈、公众号等开放平台表达意见,并参与和介入公共生活。青年在网络平台的表达主要分为情感性表达、工具性表达和价值性表达。“情感式表达表现为公众在情感的驱动下非常快速地表达意见,同时夹杂大量的私人情感”,以凸显个体丰富的情感色彩。由于青年是颇具个性主张的群体,往往喜欢表达一些与主流价值观不同的观点,来确证自己的“特殊性”,从而赢得别人的关注。一旦情感表达群体共识形成,就很容易在同龄人当中形成极强的感染力,形成对主流话语传播的阻滞;工具性表达主要是青年在面对个人利益诉求无法满足时,通过网络平台点击、转发、评论达到信息扩散,进而通过舆论发酵促使相关部门解决问题。价值性表达是针对公益慈善、公共环保等公共生活参与,传递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现实的关注。总而言之,虚拟空间,某种程度提高了青年的主体意识。但是,信息发布门槛降低,也使得青年认识问题往往停留于表层,并没去深刻理解事实的逻辑真相和深层原因。形式化、片面化使用却会降低主流话语的内在功效。一些青年在网络话语场出于好奇,尽情狂欢,而往往是“随大流”,或者“标新立异”,他们喜欢通过赞同非主流思想来显示自己的独特性,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表达反主流话语,这些做法都会影响其他青年的价值判断,使正面教育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面临被解构的风险。一些青年不能够合理合法地表达个人诉求和情感,有些人甚至成为负面情绪和负面新闻的传播者,当工具性理性超越价值性理性时,青年的网络表达实效就大打折扣了。
多元主体造成监控压力变大。监控力指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对话语传播的甄别、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是话语传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虚拟环境下,每个传播主体都可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信息的生产和传递门槛降低。“谁来监控”成为当前青年网络语言传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官方的自媒体平台都有比较严格的监控系统和流程,大部分都能做到多层审核、把关。网络环境下,每个个体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追求的是“快”,迟滞的后果就是失去首发优势和流量损失,这就给话语监控带来难度。而个人用户的内容生产没有监控,即用户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负责。因此,一些个人用户为了博人眼球也会出现随意发布或转发信息、恶评他人发布的内容、肆无忌惮传播不良信息等现象。同时,在自媒体环境下,传播者与传播受众的身份界限是模糊不清的。在人人媒体的今天,对每一个传播与接收信息的个体进行监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加之,虚拟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的特点。当传播者在网络平台上以非真实身份或匿名身份传播与主流价值相背离的信息时,对舆论就会形成负面影响。在信息技术发展下,可以隐匿身份进行传播的平台越来越多,对这些负面信息进行监管与处理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如果信息未能及时处理,自媒体传播速度极快,负面信息就会传播到更广的范围。长此以往,这种负性价值观的传递会产生“破窗效应”。对藏匿于虚拟环境当中,妄图借助语言传播负面价值观者进行有效监管,是虚拟环境所遇到的新问题。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2/0124/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