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郑州发布十年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年突破千亿元,2021年达到1223.6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1年达到1624.4亿元,是2012年的2.3倍,经济社会发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年突破千亿元,2021年达到1223.6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1年达到1624.4亿元,是2012年的2.3倍,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史占勇介绍,近十年来,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科技创新的核心指标,分别增长13.3倍、0.69倍、14.6倍、4.7倍,尤其是近三年,年均增长幅度均居9个国家中心城市第一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力的科技支撑。
据介绍,2021年全市域建成区面积突破13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9.1%,分别较2012年增加946平方公里、提升12.9个百分点。
2012年以来,郑州市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8项,占全省获奖项目50%。
建成了“15分钟便民医疗圈”
培育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由0增长到6家,国家级研发平台由2012年的29个增长到2021年的55个,增长89.6%;加快推进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重建重振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省市联动,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7家省实验室在郑建设。
积极引进新型研发机构,紧盯中科院系统院所、双一流高校、央企科研机构,引进中科院过程所等大院名所等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58家,省级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占全省的44%。到2021年底,全市各级各类研发平台,从2012年的1382个,增长到4395个,成为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强磁场”。
在主动承接优质产业转移上,连续举办8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4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形成招商平台品牌优势,成功引进上汽、比亚迪、超聚变、浪潮等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1200余个。
实施创新创业环境优化行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布局孵化器、加速器、小微产业园等,载体数量从2021年达到278家,面积达到879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家。
大力开展“三个一批”活动,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超7000亿元,兴港新能源产业园等1100多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建,华锐光电等1200多个重点项目顺利竣工或达产。
省级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占全省的近一半
大力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实施“智汇郑州”“郑州人才”工程,引进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等顶尖人才88名。健全完善人才引育、投入、流动、激励、评价机制,吸引100多万青年人才来郑创新创业。
规上工业增加值,十年来年均增长近一成
工业基建
建成“15分钟便民医疗圈”。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200多家,设置养老床位近6万张,是2012年的1.2倍。
城市吸引力持续提升,常住总人口数从2012年的948万增加到2021年的1274.2万,10年净流入300多万人口,“城市年轻力指数”全国第五,上榜“全国十大最多人口净流入城市”。
发布会上,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雄介绍,十年来,郑州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60.9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7.6%,基本保持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态势,今年上半年逆势跃升至全国第14位。
十年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
十年来,郑州着力在高品质城市建设上下功夫,城市面貌展现新形象。
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三环、四环和陇海路、农业路快速化工程等建成通车,中心城区“两纵两横两环”快速路网系统快速畅通,市域内15分钟上高架、30分钟上高速;累计改造“一环十横十纵”等主次干道及城市路网137条、440公里,打通断头路115条。
构建开放大平台,成功获批全国第四个邮政国际枢纽口岸,“2+2+9”口岸体系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内陆地区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城市;连续两轮获批国家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自贸试验区2.0版高水平推进,累计新注册企业超过9万家,外贸进出口400多亿元,带动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5892亿元,是2012年的两倍多,稳居中部城市第一位、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对外开放
重点建设以5G、窄带物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成5G基站3.5万个,5G网络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1820G,居全国第5位。加快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省级企业上云服务商35家、占全省80%以上,上云企业超5.6万家、占全省近1/3,接链企业5200家,实现了“一行业一平台一系统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2/1017/3043.html